坐在村口等政策,一等就是大半年。
泪水都快熬干的乡亲们,终于等来了2023年的第一口奶。
妈妈终于觉得我饿了。
救市时间到,我们一起来祷告。
2023年的第一口奶。
过去一周,是宏观政策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周。
姗姗来迟的政策,一波又一波的冲刷而来。
第一波,存款利率下调。
6月8日,中农工建交和邮储等六大行,率先宣布下调存款利率。
三天后,招商、浦发、光大、中信和民生等几乎所有全国股份制银行,跟进下调存款利率。
下调幅度5-15个基点不等,1个基点为0.01%。
调整后,
活期存款的年化利率约为0.02%;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2.5%。
回想一年前,3.5%的大额存单,我们都觉得亏。现在3%的大额存单,都一单难求。
存款0利率时代,就这样突然逼近了眼前。
为何要下调存款利率?
还能为了啥,不就是逼着你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掏出来。
去投资!去消费!
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一季度例会上,有这么一句话:要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。
什么叫发挥存款利率的调节作用?又如何发挥存款利率的调节作用?
你不是嚷嚷着“不消费、不投资、要躺平、不亏就是赚”么,那就把存款利率打下来!
——把存款利率打到“跑不赢通胀、不花出去就是亏、不投出去更亏”为止!
——把存款利率打到“啥都涨就存款利息不涨,但凡存钱就是亏”为止!
——把存款利率打到“0”为止!
第二波,重启超大和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。
6月8日,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。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,首次公开演讲中透露出一个关键信息点:
今年将有相关金融政策,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。
上一次为棚改提供相关配套金融政策,还是2014年的“棚改货币化安置”。
一波棚改货币化安置,炸出数以千万级的需求,也炸出一波横跨2015-2018的四年超级牛市。
9年后,楼市里再次隐约看到“超级需求刺激”的身影。
你不是说,没钱没需求么?
没关系,我可以拆出一波需求!
更牛的是,
此前的棚改货币化安置,主要集中在二、三四线城市。
但是,你细细品味前面那句话:支持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。
对!
此轮支持的——
是购买力更强、供应更紧张、需求压制更狠的超大和特大城市!
是北上广深杭蓉苏等一线和强二线城市!
假如2014年的“棚改货币化安置”是炸弹级,那么2023年的“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”就是核弹级。
第三波,降息。
6月13日,央行发布了重要降息信号:7天逆回购的中标利率,下降10个基点。
根据过往经验,
伴随7年逆回购利率的下调,LPR利率也将紧跟着下降。
因此,大概率来说——
本月20日,LPR利率将下调10个基点。
降息的靴子,终于落地。
这不仅是2023年的第一次降息,而且距离上次降息已经过去足足9个月。
此轮降息,重要的并不是“降了多少基点”。
重要的是——
这是政策转向的信号!
信贷政策,终于开始轰油门了!
第四波,更大规模和更大力度的降税。
自2020年新冠冲击起,我们就第一时间启动了大规模的降税减费政策。
但2023年诸多政策,都逐步收回。
政策收回了,但市场并未如期复苏。
6月13日,发改委再次出台一系列减税措施:
对月销售额10万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;
对科技创新、重点产业链领域,出台针对性减税降费政策;
继续降低部分社会保险费率……
说白了,就是“继续奶起来”。
短短一周时间,连续四波政策出台。
先降存款利率,倒逼消费和投资;再启动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,拆出一波需求;然后新一轮降息,信贷政策转向;最后更大规模降税减费,降低企业成本……
2023年的第一口奶,终于来了。
深情总是迟来。
第一口奶来了,市场就能走出ICU了?
说实话,有点难。
爱来的太晚!
昨天我看到满屏的降息利好,横生感叹:如果这些政策,提前在4月份出台该多好?
想那时,局势一片大好。
防控政策全面解除,最大枷锁突然打开;
压抑三年之久的需求,突然报复性反弹释放;
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,各种触底反弹的欣欣向荣;
甚至连半截入土的楼市,都在三四月份迎来久违的小阳春……
若那时能大干快上的续上一波政策,岂不是在复苏的小火苗里,狠狠添了一把油。
——这不就烧起来了。
遗憾的是,这把油并没有浇上去。
妈妈觉得我不冷。
然后,就到了下坠的五月份。
——消费、就业、楼市、大A、预期、信心……能看到的一切,都急转直下。
所有人都在这闷热的夏季,期盼午后的那场雨。
雨没有等来,却等来一批批的小作文。
在既没有基本面支撑,也没有政策落地的漫长五月,直面急转直下的市场,我们只能依靠小作文来缓解心中的抑郁。
简单数数,五月份究竟炒了多少小作文?
——先炒超预期降息,再炒房地产史诗级救市,然后是特别国债,再有全面刺激经济26条……甚至,连彭博社等外媒都看不下去,一起帮我们写小作文。
伴随一篇篇小作文——
一次次生出希望,又一次次希望落空。
每天快乐复苏5分钟,又再次失望23小时55分钟。
终于……
在“夏热如火,但我心如冰”的六月份,等来了姗姗来迟的第一口奶。
这口奶,来的真的有点晚!
看看错过最佳时机的我们,现在面对的是什么?
青年失业率20.4%,创历史新高;
CPI底部略微抬升,但PPI却依旧下滑,供需依旧两弱;
前脚刚迈出ICU的房地产,再次被砸到了病床上;
社融再次跌回10%以下,接近于此轮下行的最低点。
救市,要的就是矫枉过正的一鼓作气。
救市,最怕的就是再而衰三而竭的信心下坠。
近一周的救市规模和力度,若放在四月份,的确有用。
但放在现在——
短期可能很难出效果!
但有句话虽不当说,但也必须要说:
这世上最难焐热的是腊月的冰,比腊月的冰还难焐热的是热过又凉的心。
与这句话配套的,还有那么一句话:
迟来的深情,往往比草还轻贱。
添油战术。
战争攻防战中,作为进攻方最忌讳的就是“添油战术”。
——把大部队切割成小股部队,逐次攻击。
看似是保存实力,实际上折损更多。
就好像给油灯添油,一次不够,就再加点,还不够,就再加。次次加,次次不够。
而救市,也最怕添油战术。
——复苏低迷,那就给点政策;不起来,那就再给点;还不起来,那就继续给。
看似是为后期留足政策空间,但往往会出现一种必然结果:
不知不觉,油就给多了!
举个例子吧。
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,美国连续遭遇两次石油危机,布林顿森林体系终结。
由此,
鹰酱陷入了高通胀、高失业率和低增长的滞胀泥潭中。
彼时的美联储,既焦虑通胀,又担心衰退。所执行的策略,叫“渐进式加息”。
最终导致,
货币政策上瞻前顾后,该来的政策迟迟未来,进一步加剧通胀。
添油式的渐进式加息,造成了严重后果:
无论是华尔街还是鹰酱人民都不认为美联储可以对抗通胀,通胀预期持续上升。
最终,
鹰酱为了稳定物价和降低通胀,付出了极高的代价。
直至保罗·沃尔克上台,担任美联储主席。
沃尔克上台后,只用了一招——
通过连续性的超预期加息政策,极短时间内把利率推高到20%。
在沃尔克看来——
彼时的美国主要矛盾,在于通胀。
控制通货膨胀和坚定物价稳定,就是美国就业的基础。
而控制通胀的核心在于——
彻底扭转市场对物价持续上涨的预期,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,不惜在通胀预期回落前,层层加码直至通胀预期出现明显回落。
在此之前,哪怕以经济衰退为代价也在所不惜。
要干,就干到底!
要干,就干到预期彻底扭转!
既要又要的摇摆不定,约等于脱裤子放屁!
激进加息的“沃尔克时刻”是痛苦的。
激进的紧缩政策,不仅造成了美元的连续贬值,失业率一度突破了9.5%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——
它不仅快速扭转了通胀预期,CPI同比增速从夸张的14.8%回落到3.2%。
走出沃尔克时刻的美国经济,迎来了持续10年之久的黄金扩张时代。
后期,经过经济学家的推演和测算——
沃尔克一票干到底的加息,虽然导致了衰退。
但其衰退的规模,要比“添油式的渐进加息”所导致的衰退规模要小的多。
通过以上例子,我想告诉大家两句话:
第一句,救市必然有代价。
所谓救市,就是逆周期调节。
所谓逆周期调节,就必然要付出代价。
美国当年为了控制通胀,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短暂的经济衰退。已短暂的经济衰退,换来10年的黄金时代。
就好像进入ICU的病人,想要救活,就要上仪器、用激素……以上都有副作用。
但重要的是——
先要救活!
第二句,救市讲究的是一蹴而就。
救市不下重手,等于脱裤子放屁。
前面说救市就要付出代价,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无视代价。
于是,
绝大多数的救市,都往往从代价最小的“添油战术”开始。
我先弄个小政策,上去试一试,万一就成了呢。如果不成,咱们再继续加码。
就好像美国当年在控制通胀的初期,先试探性的渐进加息。慢慢加,万一通胀就下来了呢。
但历史告诉我们——
越在意代价,越慢慢添油,所付出的代价越大!
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——
正因为错过了四月份的最佳救市时机,现在想要再把预期救起来,要放得水可能更多。
好,真正关键的来了!
既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机,现在要救,就要放更多的水、出台更多的政策、释放更大规模的宽松……
对于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?
油添的更多、水放的更多、利率下降的更低、楼市宽松的幅度更大、需求刺激的更狠!
最终,
救市形成的资产泡沫,也将更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