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天涨回3年前,28万亿还在场外虎视眈眈…
***近憋得是眼珠子通红、脖梗子跳青筋、脑瓜子直冒烟,弄得隔壁邻居小日子过得那是心惊胆战!
当讲不讲,能跟富士山惺惺相惜、相见恨晚的,我天朝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拉出仨:
躺在银行保险柜里做瑜伽的17.8万亿存款,驰骋在金融体系里漫天空转的28万亿放水,以及才出ICU就去857的核心城市房地产…
01
地王拍出、售楼处人满为患、过半城市止跌回升…
2月17日,苏州2023年首场土拍告一段落,园区湖西地王成为***靓的仔——
挂牌期砍下43轮报价、开拍后经历22轮报价,***终有31家房企进入摇号阶段。
央企华润置地以36.43亿的总价摘得,成交楼面价35650元/㎡,项目限价很可能突破50000元/㎡。
据园区当地的朋友讲,未来能在二手房市场轻松突破10万/㎡大关的,必须得有它一号!
房企敢砸重金高溢价拿地,无非就俩原因:
空间上,对城市与板块中短线去化充满信心;
时间上,对2-3个季度后的大行情保持乐观。
尽管***近一段时间楼市捷报频传,但核心城市拍出了货真价实的地王,还是让不少人一声长叹:楼市确实变天了!
同一时期,许多头部城市持续火速升温:
节后第三周,北京新房成交1326套,环比增幅74.47%,二手房成交3190套,环比增幅13.36%;
上海开年以来共推6个新盘,除杨浦城投悦尚海开盘当天剩下3套,其余5个全部实现“日光”;
广州、深圳两地的许多板块,业主撤单、返价的更是不计其数,搞得真刚需、真改善人心惶惶…
而在江浙、广东、福建等省份的强二线城市里,已经连续两个周末,售楼处和中介门店秒变菜市场。
尤其是苏州、宁波、南京、东莞、厦门…要了亲命了——
各种优惠收回、各种看房**、置业顾问小姐姐被逼得能穿高跟鞋满售楼处小跑;
样板间里人满为患的情景,我怎么跟你形容呢?鄙人婚礼当天也就那个气氛了…
从2月份***新发布的70城数据来看,止跌回升信号明显:
70个大中城市里,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36个和13个,比上月分别增加了21个和6个。
一二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出现了大面积的环同比上涨,而三线城市则依然在跌跌不休。
简单来说,各地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在加速修复,但一二线与三线城市之间的分化态势却在进一步拉大,与我们之前的判断,是一致的。
列位,到了这个节骨眼上,再扯着嗓子唱空楼市,那就真得检讨检讨,为啥老大不小还吃不上四个菜了!
形成眼下楼市回暖的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:政策持续宽松+货币量化放水+经济基本面修复;
而且,在政策与货币的宽松周期内,***大的变量来自于基本面的修复效果:
宏观经济修复越是超预期,资产价格的估值就越值得看好。
说到底,资产价格是社会劳动剩余价值的积累,这是常识。
02
17.8万亿存款与28万亿放水,正对楼市虎视眈眈
要我说,眼前看到的回暖,只不过 是些餐前的开胃前菜,因为真正厉害的还在后面…
先来看看2023年1月的社融表现吧——
1月份,人民币信贷增加了4.9万亿,同比多增9227亿元。
当前的信贷扩张,主要靠企业和地方政府在撑,居民中长贷反而拖了信贷总量的后腿。
至此,去年新增的17.8万亿存款与央妈加班加点印的28万亿钞票,还没真正发威呢!
插播一句:无论是08年的4万亿还是15-19年的10万亿,都让楼市走了一波打滚翻番的行情…
现在这局面,就好像下游已经开始水涨船高了,可***上游的冰山才刚刚开始融化…
为啥这么说?
首先要整明白,17.8万亿的存款究竟是怎么来的——
2022年全国居民较2021年多存了7.9万亿;
同一年,商品房销售金额缩减4.87万亿,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了约3%,约合1万亿出头。
你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:储蓄暴增的主犯是去年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低迷。
不过从2月份的表现来看,居民部门中长贷边际修复,几乎已是板上钉钉。
另一个问题,28万亿到底让谁借走了?
居民部门贷款仅新增3.83万亿,企事业单位借走了17.09万亿。
很不幸,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——
拿着它投资或扩大再生产的热情并不高,相当一部分资金不是借新还旧,就是躺赚息差。
显然,这已经和当初印钱的动机南辕北辙。
在2022年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上,高层就曾一阵见血地指出:
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的主要矛盾,是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。
这其中,既有疫情三年来带的疤痕效应,也有短期市场供给与债务压力形成的结构性矛盾。
也就是说,只要把这三座大山搬走,此前的居民存款和增发货币分分钟鱼贯而下。
全国人民在年末年初集体经历“羊达峰”、全民迈向“羊中和”,由此,撸起袖子加油搞钱再次成为核心KPI;
前几日,发表在《求是》杂志上的重要文章依然用了“总需求不足”五个字给当下的若干经济问题定了调。
“总需求不足”怎么办?那就接着刺激需求呗,从这个角度上说,政策面利好还将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。
另一组数据同样不可忽视——
今年1月末,广义货币M2已经达到273.81万亿,同比增长12.6%;
而同一时期的狭义货币M1约65.52万亿,同比增长6.7%。
M2与M1的差额,来自于单位定期存款和个人储蓄存款之和,即准货币。
其增速差上升,将加大大宗商品、股市、楼市等资产价格的上升压力。
当下对楼市虎视眈眈的,绝不仅仅是17.8万亿的新增存款余额,与28万亿的量化宽松货币;
M2与M1之间的增速差,已经在提示我们:是时候重估核心城市、核心片区资产的价值与流通性了!
03
到2023年,大家为何还在***房?
货币,总是在现金、房产、股票、债务四种形态里保持永恒流动的状态。
增发货币如果暂未撬动资产价格,只能说明现金与债务出现於堵。
基本面修复的过程,恰好就是疏通堵点的过程,选择在这样的窗口期配置资产无疑是***有利的时机。
这基本上已经成为高净值家庭与富裕阶层的集体共识,看看大伙儿抢北上广深以及强二线的豪宅有多猛烈就可略知一二了。
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放水这件事其实相当残酷:印钱并不像是在发钱,而更像是在抢钱!抢谁的钱?当然是抢你我的钱!
想要接住货币宽松赋予的历史机遇,我大致总结了一下,逃不出这五套方案:
1)九死一生创业
2)兢兢业业搬砖
3)***对股票基金
4)押对一注彩票
5)***对一处房产
至于别的路子,基本上都写在《刑法》里了,非常不建议大伙儿以身试法。
我想来想去,都觉得没有什么比***对核心资产更具广泛可行性的——
从短期来看,成交量反弹、荣枯线以上、议价空间缩减、笋盘渐渐清空等关键回暖指标正在加速形成;
从长期来看,房地产产业链条以及相关税收,依然对就业和财政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。
在这儿,我就不说什么“2023年,是近年来***理想的置业窗口之年”这种老生常谈的事儿了。没劲!
我们来扪心自问一下吧——
2023年了,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干到41平米,我们为啥还要***房?你要解决什么问题?你的焦虑何在?
在我看来,在一个家庭满足了中产生活之后,什么跑赢通胀、弯道超车、财富增值…不过都只是表象,数字游戏罢了;
对于当下绝大多数70后、80后、90后而言,当下追求投资长线收益,真正要解决的无非是以下两个终极问题:个人养老与子女教育。
当前的出生人口大伙儿都有数,一年连1000万都生不到;
此外,退休金双轨制短时间内似乎难以有实质性扭转。
这就意味着,等我们这一代人退休的时候,很可能面临的是1000万人上班养活2000多万老人的局面;
而且,在双轨制的前提下,90%的人拿到的退休金不及体制内“正式工”那10%的人口。
正因如此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:养老只能靠自己,谁也指望不上。
另一个问题是子女教育。
前阵子有年轻人大放厥词说:“晚生娃儿一年,就少了100万人竞争高考,以后人人都能读重点大学…”
这就有点痴人说梦的意思了,因为不等到考大学那一关,就会有50%的人被分流到职业技术学校。
各位哈佛爸爸、海淀妈妈们,孩子有一半概率上不了高中,怎么办?
不少朋友说,养老和教育成了大多数家庭心病;
有句话不好听,但却无比接近事实的真相——一切都是穷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