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

乱世奇才

字号+ 2020-10-14 16:38

晚清沧海事

晚清沧海事  上卷(21)

第十六章  乱世奇才

罗马主义



如果有一个推销员来敲你家的门,你没有开,他居然就冒火了,一脚踹开你家门,然后又拿着棒子对你一顿暴揍,吓得你带着老婆孩子全都跑到了门外,躲了起来。


就在你吓得瑟瑟发抖的这个时候,他又对你说,回来回来,咱们签个协议,以后我一敲门你就把门打开,允许我进来卖东西就可以了,你赶快回家来好好生活。


大部分人肯定都觉得,这是遇到神经病了!1860年,大清国就遇到了这样一群疯子,英法联军攻陷了北京以后,仅仅只签了一个协议,要了一点赔款,增开了几个通商口岸,就退了出去,让大清国的人,对洋人大脑的工作方式,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。


更让大清国人不可思议的是,这些西洋人,不仅仅是脑子有毛病,而且想钱想疯了。只要你肯给钱,不仅可以卖武器给你,而且连怎么打仗也会一起教你,甚至还过来帮你打。


1860年,有两个不甘屈居人下的卧龙雏凤,各自开始了组建军队。一个是李鸿章,一个是左宗棠,他们各自筹建了一支部队。而这两支军队的运气,也是特别的好。


英国人对李鸿章说:“喂,拿点钱来,我们教你怎么打仗,你们以前的打法真差劲”。于是就有了华尔和戈登带领的洋枪队,帮助李鸿章打仗。


法国人则对左宗棠说:“刚成立的军队,不会玩儿吧?我们法国人可以教你怎么打仗,只要钱给够。”和李鸿章不同,左宗棠说:“教我可以,但咱们得签一个协议,哪些事归我说了算,哪些事归你说了算”。


你可别小看这一点,左宗棠其实比李鸿章更了解外国人。因为这帮家伙看起来很横,但是挺遵守规矩的,李鸿章由于没有跟外国人签协议,所以后来磕磕绊绊,闹出来的事儿挺多。


特别是苏州杀降事件,由于是戈登给太平军担的保,所以太平军才投降的,但是没想到这帮人全被李鸿章杀个精光,让戈登这个英国绅士的脸,实在没有地方放,于是一度气愤的抄起了柯尔特左轮手枪,在军营里大喊大叫,非要找李鸿章拼命,后来众人苦苦相劝,好说歹说,给了20万两银子,才算化解了这件事。


不光是戈登差点儿跟李鸿章翻脸,就是戈登的前任,华尔的接替者白齐文,也是因为指挥权之争,和李鸿章吵得你死我活,最后一怒之下,甚至直接投奔了太平军,替忠王李秀成卖命,和李鸿章唱起了对台戏。


而左宗棠由于跟法国人签了一个协议,所以双方合作的挺好,一直处得彬彬有礼,其乐融融,直到收复新疆,才最终解除合约,这一点,很多人都不知道,大部分的历史书,也不好意思写。



左宗棠


你知道谁是勒伯勒乐吗?左军中的法籍指挥官,1862年阵亡在上虞。塔夫提.德.麦德乐,左军中的第二任法籍指挥官,战死在杭州。保尔.德科倍,第三任法籍指挥官,在中国娶了三妻四妾,一直混到退休。


所以左军从来就不是一支传统的中国军队,它是一只彻头彻尾的西式军队,除了上面我说的这些人,还有三百多名法军军官和士兵,长期为左宗棠效忠。


而左宗棠又是一个什么人呢?一个勉强考上了地方性的名牌大学,比如像电子科技大这样的二流重点,然后读书又门门挂科,最后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的家伙。


他最先没有考上举人,但是他那届恰好扩招,而他又恰好被候补上了,总算是有了一个功名。


既然有了这样的好运,那你就好好读书,争取考上进士吧?!不,他却去专研什么地理,学着画地图,还写了一本地理论述,在当时的人看来,简直是不务正业。


而且他还特喜欢研究什么军事,没事就看看航空知识,兵器杂志。鸦片战争爆发以后,他甚至还写了一篇论文,讨论如何击败英国人的方法,想托人送给道光皇帝,让其他人觉得他神经有毛病。


就这样,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,都混到快50岁了,终于在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帐下,做了一个幕僚。


这个骆秉章后来做了四川总督,人还是不错,但是就是有个缺点,喜欢晚上泡泡夜店,抱着妈咪一起狂唱:“我悄悄地蒙上了你的眼睛,让你猜猜我是谁?”


由于熬夜比较多,难免早上起不了床,所以就把公事交给了左宗棠来处理,结果,比骆秉章自己做的好的多。


官场里头,最喜欢话只说七分,剩下三分最关键的,却喜欢和你打哑谜,让你自己去领会,这样就可以让自己进退有据,不落把柄。


但是左宗棠这人特讨厌,非要你把话百分之百的说明白,如果不说清楚,他就冲着你大吵大闹,一直纠缠到底。


不仅仅话要说明白,事儿也要办明白,官场里头本来有很多潜规则,很多事,面子上过得去就可以了,但是左宗棠不行,非要里子上也要过得去。


这样让很多人觉得,左宗棠这个人修养不好,品行差,而且控制不住脾气,见谁都火冒三丈,得罪了一大堆人。


得罪的人多了,自然就有人不高兴了,于是就秘密的给皇帝打小报告说,湖南巡抚骆秉章现在成了傀儡,左宗棠以一介布衣操纵政府,离开了党的领导,是非常危险的举动。


但是不知道咸丰皇帝是不是耳朵不好,还是理解能力有问题,他认为左宗棠把湖南搞得这么好,看来非常值得重用,怎么还能让他当布衣呢?从此左宗棠终于有了出头的机会。


1860年,左宗棠终于有了自己的军队。在六年多针对太平天国的战争里,他收复了浙江,福建,江西和广东的部分地区,功劳仅次于曾国藩曾国荃,和李鸿章并驾齐驱。


而且大清国之所以没有改朝换代,从某种意义上说,全亏了左宗棠。


曾国荃攻下天京以后,说是抓住了洪秀全的幼子,但是左宗棠非常的较真儿,非说那个人是冒充的。


于是曾国藩决定为他弟弟做一个辩护,写了一篇奏疏,强调那个人就是洪秀全的儿子,可以做DNA鉴定。


但是左宗棠写了一篇更长的文章,非说曾国藩的那个DNA被污染了,必须重新取样,在公正的前提下做实验。后来他在江西抓住了洪秀全的真儿子,才让这事儿告了一个段落。


据野史记载,打下天京以后,曾国荃曾经对曾国藩说:“大哥,你说这九鼎有多重啊?”曾国藩一听,吓得是一身冷汗,连忙示意他莫说。


在封建时代,九鼎代表皇权,你问鼎有多重,意思就是要造反。所以,有句成语叫做问鼎中原,就是这个意思。


曾国荃见大哥这么紧张,觉得完全没有必要。于是他说:“天下能打的军队都在我们手中,问问鼎有多重,值得那么慌张吗?”


曾国藩回答说:“九弟你仔细想想,天下能打的军队并非都在我们手上,而是分为三处,我们只据其一,李鸿章深藏不露,但是多半不会反对我们。而左宗棠为了一个洪秀全的儿子,都和我们吵的你死我活,替别人做一个幕僚,居然都能反客为主。像他这么狂的人,你觉得他会屈居我们之下吗?”


所以西北之乱,益发严重的时候,慈禧太后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左宗棠,为什么呢?


因为曾国藩和李鸿章,在当时的人看来,完全穿的就是一条裤子,他们灭了太平天国,而且现在又是剿灭捻军的主力,如果再让他们去消灭穆斯林叛乱,那么天下的军队都集中在他们手上了。


只有傻蛋皇帝,才会让天下的兵权集中在一个人手里,那是求着别人反,就像当年的唐玄宗李隆基,把边疆的兵权全部交给了安禄山一个人,最后酿成了安史之乱,让大唐王朝从此开始走了下坡路。


所以,聪明的皇帝,或者皇帝他妈,必须给曾李树立的一个对手,而这个最佳人选,就是左宗棠。


但是慈禧和左宗棠一见面,就差点让慈禧晕倒,她终于体会了,左宗棠为什么人缘不好。


在北京的紫禁城里,慈禧隆重的接见了左宗棠,允许他骑马通过紫禁城。


对这位剿灭太平天国的英雄之一,给予了丰厚的奖赏,在赐给了皇马褂,封为伯爵之后,慈禧太后问左宗棠:


“西北动荡,让哀家夜不能寐,请问左大人,两年可否能平定得了西北之乱?”


左宗棠看着慈禧,没有回答,周围的大臣都觉得慈禧对左宗棠太宽松了,当年多隆阿,只用了不到一年,就差点把西北给平定了,只是运气不好,居然被一颗流弹击中了,不然哪有后面那么多事。


可是左宗棠却闭着嘴不回答,只是直勾勾的看着帘子,像是在揣测后面的慈禧,长相可以打几分一样。


慈禧觉的有点尴尬,于是清了清嗓子说道:“两年若是短了,三年可行?”


左宗棠断然回答道:“最快五年,这是打了折的底线了。”


慈禧顿时感觉到好失望好失望,周围的大臣们,也是鼻子中发出了哼哼声,对左宗棠感到不齿。


没想到左宗棠跟着又加了一句话:“只有我才能在五年内搞定西北,换做其他人,十年都搞不定!”


这就是典型的左式风格,让大家尴尬的要死,根本无法愉快的聊天。出人意料的是,慈禧居然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好感,从此以后,坚定的支持他。


那么,西北的事,他能说到做到吗?他又是怎么样开始做的呢?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
我们的故事,说了很久的捻军了,但是捻军到底是些什么人呢?


我第一次知道捻军这个概念,是小时候看一部电影《宋景诗》的时候。



当时所谓的电影院,就是一块巨大的空坝子,中间竖着两个桩子,要放电影的时候,在中间绑一块幕布,观众需要自己从家里抬着板凳去看,当然,看完了也得自己抬回家,如果住的离电影院远的话,那可真是一个重体力活动。


当时能看的古装电影很少,所以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,大家都很激动,特别是里头的人骑着马打仗,让学生们第二天都争相模仿。


不知道谁想出来一个坏主意,把扫操场的大扫把解了开来,然后一时间,操场上的每一个学生,都两腿之间夹一个竹条,变成了哈利波特,手上拿着个竹条,模仿着骑马打仗,争着当大帅。


然后老师总是像格格巫一样,突然的出现了,把一个个刚才都还自以为是英雄的学生们,全都抓到了一起,规规矩矩的低头排成一排,罚站一节课,面壁思过。


当然,被老师揪几下耳朵,打几下手板心,甚至抽两个耳光,在当时看来,都是天经地义的,家长绝对不会有怨言,反而觉得老师是尽心尽力。如果是放在现在,大概会惊动整个社会。


再后来就是上了高中,历史课本里大概是写了那么一两句,太平天国失败以后,在赖文光张宗禹的领导下,捻军又坚持反清斗争了很多年,坚贞不屈,直到最后全部英勇就义。于是我对捻军又多了一层了解,知道他们都是一群好人。


再后来,就是姚雪垠写的《李自成》,在社会上火了,因此有好多人,也开始写捻军的故事,都是农民起义,总有相似的可以歌颂的地方。



在这些书中,捻军被描述成一群仗剑走天涯的人,他们纵马而行,居无定所,劫富济贫,行侠仗义。


他们一个个义气深厚,看淡生死,总是一起大碗的喝酒,大块地吃肉,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,走到哪里,总能打动少女的芳心,所以总是恩恩怨怨,情意缠绵。


这种快意恩仇的生活,让十来岁的我,简直是向往之极,对捻军这个神秘的团体,更是憧憬和膜拜,梦想着有一天能穿越回去,和他们一样,像个侠客一样的生活。


但是,不论怎样美丽的肥皂泡,也总有一天,要么被人戳破,要么自己裂开。在我有机会读了很多清朝史料以后,我才知道,真相总是那么的残酷和丑陋,捻军只是一堆人渣而已。


直到今天,日本人在当年侵略战争中的暴行,一直是亚洲人民心头,难以挥去的一块阴影。所以中韩两国,对于日本人修改教科书的问题,极为敏感,就是为了防止他们掩盖南京大屠杀,推卸慰安妇问题,逃避战争责任。


但是,最邪恶的日本鬼子能做出的坏事,对捻军来说,也不过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捻军这个词,是在某一个特定年代以后才出现的,以前大家都管它们叫捻匪。


捻匪是一帮什么人呢?和太平天国不同,他们没有任何的政治主张,也不打算建立什么政权,是一群只管自己“爽”的人!至于别人爽不爽,或者明天还能不能继续“爽”,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。


为了“爽”到极致,他们决定以别人的家为自己的家,把别人的钱当作自己的钱,把别人的老婆当做自己的老婆,所以他们只需要自己有一匹马,一把刀就可以了,其他什么都不需要,从此浪迹天涯,过上了共产主义生活。


显而易见,好多人不愿意和他们一起过共产主义生活,没关系,如果你不愿意被共产,而且态度不好,他们会挖掉你一只眼,这叫做灭天灯,让你知道有眼要识泰山。


如果你把东西藏了起来,或者他们觉得你把东西藏了起来,就会把你绑起来用棍子打,打到你把所有的东西都交出来为止,这叫打闷棍。


晚上他们要睡觉前,就要让你媳妇脱光了在里面等着,不是一个人,而是十几个人去糟蹋,这叫暖被窝。


如果这个时候你东说西说,影响他们操作的话,他们就会拿把刀来,把你的气管割断,这叫抹脖子。


那么他们什么时候会走呢?一种是把你家的粮全都吃光了,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清军追上来了。


如果他们觉得你家粮食剩的还多,他们又拿不完,害怕被追上来的清军利用,那就放把火把你家烧了。


至于你媳妇,如果他们觉得还没有玩够,那就带着一起走了,如果要是觉得玩腻了,或者长得丑,也许会给你留下。


如果他们来的时候,你硬是把门锁着,不让他们进来,让他们敲的手痛,踹的脚痛,也许他们进来就直接把人杀个精光。


至于你是穷还是富,对他们来说无所谓,只要遇到你,那就要把你共产了,共产到什么程度,一切都是看他们的心情爽不爽,没有一个定数。


当年我上高中的时候,历史老师告诉我们,这支正义的队伍最后失败了,我抱着课本,曾经还惋惜不已,现在想来,就像吃进了一只苍蝇,恶心的浑身都起鸡皮疙瘩。


捻匪起源于皖北四省交界之处,由于天灾和战乱,一些当地人为了找到更好的生路,开始过上了打家劫舍的生活,但开始都是一小股一小股的,所以叫做捻子。


太平军北伐的时候,从这附近路过,摧毁了当地的政府组织,再也没有清军和他们作对了,所以当地人开始整村整村的集结起来,外出抢劫,他们发现这种生活方式,比自己种地爽得多。


有些人是偶尔出去抢一把,有些人则改行专职做了这个,为了方便这种生活,他们全部都是骑兵,虽然只装备了冷兵器,但是由于机动性极强,清军拿他们几乎没有办法。


他们很少进攻城市,主要在乡间掳掠,他们也从不建立根据地,走到哪儿算哪儿,哪个地方有钱收成好,他们就往哪去。


他们一旦遇到清军,只要不碍他们事,他们一般不主动进攻,如果遇到清军围剿,他们一般以跑为主,如果被逼急了或者很有把握的前提下,他们也会反咬一口。


但是,清军肯定是要追他们的,不然就没有天理了。所以这些人就发现,如果大家都是一小股一小股的混,很容易被抓住,不如合在一起,这样就不怕清军了,而且还可以攻打下些小的城市,那岂不是更“爽”?


于是这帮人就联合起来,从捻子变成为了捻匪,规模大的时候,曾经达到了十几万人。


这些人被清军剿的急的时候,也曾经投靠过太平天国,但是和太平天国磨合不到一块儿去,因为太平天国毕竟还是有政治理想的,做事还是有些起码的规矩的,而这帮人只是想让自己“爽”,做事是没有下限的。


所以对象没有搞成,双方和平的分手,捻匪又回到了北方,继续流窜作案,好几次,甚至都从离北京城不远的地方晃过,让清廷头痛不已。


不过由于有共同的敌人,因此双方也经常联手。


教主上次联系陈玉成的时候,扶王陈得才曾经邀约过捻军,共同进攻陕西,当时张宗禹正好被僧格林沁打得走投无路,所以跟着来转了一圈,感觉还不错。


但是张宗禹没有进入关中,只是在汉中晃了晃,后来由于太平军南下,再加上当时他的战斗力也不强,所以害怕自己势单力孤,一个人留下会吃亏,也跟着陈得才他们退出了陕西。


这次教主再派使者来邀请扶王陈得才入陕,意外遇见他和赖文光,于是顺水推舟,也给他灌了一大堆迷魂汤,把他说的心痒肺痒,迫不及待的想来看看,教主使者口中的花花世界。


但是赖文光却不想再去陕西,他对穆斯林全无好感,总觉得他们阴险狡猾,是一群坑货,害了陈玉成,毁了太平天国,所以内心对教主的使者非常警惕,自然和张宗禹话不投机。


而在太平军的帮助下,张宗禹现在的技战术水平提升极快,让他觉得自己的翅膀已经硬了,可以展翅翱翔了,所以在教主的使者串掇下,张宗禹坚持要去陕西,最后赖文光无奈,只有达成协议,大家兵分两路,让张宗禹单独率领五六万人入陕。


不过这样一来,一下子让新捻军的实力打了一个折扣,要知道,双方合起来,本来有将近十万骑兵,数万步兵的。


而淮军和湘军总数加起来还不到10万人,又分散在各处,而且以步兵为主,聚拢速度慢,所以他们每次单独遇到的敌人,最多也不会超过一万人。


而他们是以骑兵为主,可以快速的聚聚合合,因此遇到单独的湘军淮军部队,容易形成绝对的数量优势,在战术上碾压对手,但是这一分兵,让这种优势减弱很多。


通过接受穆图善的招抚,教主的新教已经合法化了,而他本人也已经变成了清廷的四品官员,进入了体制内,按理说他现在应该很开心。


但是实际上,这个时候他一天到晚都忧心忡忡,在经济上,他面临崩溃。几十万陕西穆斯林的吃饭问题,现在变得越来越严重。前两年通过杀害汉人,劫掠他们的粮食。尚可以勉强熬得住,可是现在,甘肃境内已经几乎没有汉人可抢,而且由于战乱,也没有人去种庄稼。


现在,白彦虎,郝明堂等人跟他聊天的时候,让他感受到深深的压力,这些人开口闭口,就和他谈吃饭问题。


本来他们是可以去抢劫的,但是,现在教主不能让穆图善难堪,因为他刚刚当上了代理陕甘总督,所以,急需政绩,因此这些陕西穆斯林一时不能出去抢劫,就必须由他来供养。


杨岳斌为了供养几万人的军队,以全省之力,外加朝廷的支援,都没有搞定,而教主现在却要养几十万人,他又有什么高招呢?


他当然没有办法,谁让甘肃和宁夏那么穷呢。前几天,新闻联播上说,中央又再次强调,一定要打赢脱贫攻坚战,重点指的就是甘肃和宁夏,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这么高,都依然没有彻底解决甘肃和宁夏的贫困问题,你可以想象,当时有多么的困难。


由于他供粮不及时,陕西穆斯林饿得没有办法,所以又把肃州城攻了下来,而且把满汉人等,十几万屠杀殆尽,让清廷大怒,把穆图善骂的灰头土脸,因为这是他管理的地方,而教主也没法给穆图善交代,两人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。


所以他现在必须把陕西穆斯林这些瘟神送走,但是陕西穆斯林被清军打怕了,不愿意回去,所以他必须找一个外援,终于,他把张宗禹给请回来了,这让他长长的松了一口气。


1867年,当陕西穆斯林得知陕西巡抚刘蓉,集中了全部的兵力,同张宗禹率领的捻军展开大战之际,他们攻回了陕西,连克了十多个州县,杀死了几十万汉人,再次变的气焰嚣张。


而陕西巡抚刘蓉,面对窜入陕西的张宗禹的五,六万骑兵,不敢怠慢,集中了他能调动的一切部队,开始了围堵。


两年前也曾经有捻匪企图入陕,但是他轻松的就击败了他们,把他们挡在了陕西之外,这一次,当他们再次相遇的时候,他发现他突然之间变得束手无策。


捻匪根本不和他的部队正面作战,只是不停的四处劫掠,时聚时散,搞得他焦头烂额。


由于吸取了僧格林沁的教训,他不敢分兵,只能全军集合在一起,去打击四散开的捻匪,但是当他们远远的看见他来了,立刻就跑得不见了。


虽然他的部下努力的不停的在后面追,但是他的部队以步兵为主,虽然有少量的骑兵,但是因为数量太过悬殊,不敢单独和捻匪交战,而捻匪全是骑兵,所以他总是慢半拍。


就这样,一直从陕南追到了关中,终于,在西安城外的灞桥附近,他手下的大将,觉得好像快要追上捻匪了,这一天雪下得很大很大,士兵们身上都披着雪花,枪炮也结了冰,手脚都快要冻僵了。


刘蓉不知道的是,张宗禹的部队已经脱胎换骨,不再是以前的乌合之众了,现在有很多的太平军将领助阵,他们是打过大仗的,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。


他们和湘军打了很多年,知道刘蓉的部队,大部分都用的是英国的恩菲尔德一八五三式来复枪和贝克燧发枪,还有自制的劈山炮,他们对这些武器的性能,了解得一清二楚。


他们知道,在这样的天气里头,炮管和枪管里都结了冰,扳机也冻住了,急切之间无法立刻使用,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清理积冰。


恩菲尔德一八五三式步枪,枪管里不能有一点冰,不然米尼弹就塞不进去,而老式燧发枪,在这种天气里,火药肯定都潮湿了,枪也是打不响的,一旦步枪变成了烧火棍,那么以步兵为主的湘军,在骑兵面前,就只有送死的份。


漫天的大雪中,他们在灞桥两边的树林里静静的等着,等着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湘军进入了伏击圈以后,几万骑兵冲出了树林,挥舞着马刀,杀向湘军。


这是一场屠杀,鲜血染红了西安城下的皑皑白雪,没有枪声,也没有炮声,只有追击者的呐喊声,和被杀者的惨叫声。


30个营的湘军,1万多人,全部变成了待宰的羔羊,湘军提督、汉中镇总兵萧德扬和记名提督杨得胜、萧集山、萧长青等等,一大群剿灭了石达开的名将,全在这场战役中被杀。


混战中,只有一个人全身而退。他就是这支部队中,最没有战斗经验,装备也最差的黄鼎的彝字营。


在一片混乱中,黄鼎和他的手下,没有跟着大家瞎跑,他命令大家不要慌乱,让手持钢叉长矛大环刀的彝族士兵围在外圈,手持来复枪的川军士兵守在内圈,他和少量的骑兵,举着大旗在阵中。


他们排成了一个诡异的三角形队形,步伐整齐的向着包围圈冲了过来。张宗禹看见他们时,异常诧异,拿着望远镜观察了他们很久,然后命令骑兵撤开一个缺口,让这群人全部冲了出去,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,而且更令人诧异的是,他手下的那些太平军将领,似乎也完全赞同他这个做法。


在这场异常血腥的战斗中,黄鼎的手下,没有一个受伤,也没有一个掉队,全部从容的退入了西安城,他们是这场战斗中唯一的幸存者,堪称一个奇迹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
左宗棠所带领的8000多人的队伍,这时正走在前往陕西的路上,这支军队有数百名法国雇佣军,还装备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,包括斯潘塞和亨利连发步枪,甚至还有几挺加特林机枪,这些都是左宗棠为了对付骑兵,特别采购的。


考虑到老式的前膛枪射速太慢,不能有效的对付骑兵,所以左宗棠四处打听,洋人有没有什么新武器,能有效对付骑兵的,当他得知了洋人在这个时候,已经发明了使用纸弹壳和金属弹壳的后膛步枪,射程更远,射速更快以后,就千方百计的想买到这些武器。


为了买到这些枪,左宗棠可是不计血本,特意写信给他的后勤支柱,红顶商人胡雪岩,让他务必想办法办妥。


本来左宗棠是想买普鲁士的后膛针刺步枪的,可能是德莱塞系列,或者法国的夏斯波步枪,但是当时李鸿章正在对付东捻军,也在定这些枪,现货都被他买完了,所以上海一时缺货,虽然胡雪岩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,但是却四处求购无门。


 夏斯波步枪 


由于左宗棠一封信一封信的来催,胡雪岩也急得团团乱转,到处拜访洋商,有一天,他跑到美国人的旗昌洋行去串门,提到了这个事儿。


美国人一听,赶忙说:“我们也有连发的斯宾塞和亨利步枪啊!而且还有一个叫加特林机关枪的好东西,打骑兵效果比野战炮好的多,我们刚打完了内战,这些都是剩余物资,我库房里正好有,要不你看看,合适的话便宜卖给你吧”。


斯潘塞步枪


于是双方一拍即合,胡雪岩急忙找当时的海关负责人,英国人赫德做了担保,然后从英国洋行去借了钱,买下了这笔军火,接着委托美国人的轮船送到了汉口,解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,当然,从中他也吃了不少回扣,所以后来发了大财。


为了这次西征,左宗棠还四处招揽人才,特别是有技能的洋人,根据英国人梅尼斯的记载,他在武汉开了一个兵工厂,帮左宗棠修理武器,左宗棠对他很欣赏,于是就开了个好价钱,邀请他同去西征。


但是住汉口的英国领事告诉梅尼斯:“陕西回民的叛军有20多万,甘肃回民的叛军有一百多万,新疆全境都是叛军,已无清军,而且基本全是骑兵。你看他只有8000多人,你不觉得他是去送死吗?”于是梅尼斯犹豫了,没有同去,那么左宗棠真的是去送死吗?


左宗棠还没有走到陕西,就听到了捻匪已经进入了陕西,在灞桥击败了陕西巡抚刘蓉的这个消息。


然后,他居然得出了一个违反常识的结论,他对众将说:“捻匪肯定要逃跑,我们一定要用尽全力,把他们堵在陕西。”


他手下的将官,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法国人,听到他这个结论以后,都觉得他是不是没有睡醒,或者脑袋被人打到了?!


明明是清军大败,现在捻匪应该围攻西安才对呀,他们凭什么要跑?而且把这些人都堵在陕西,他们就会和穆斯林叛军结合到一体,岂不是威胁更大?


那么左宗棠的判断对吗?捻匪张宗禹会不会跑呢?他又为什么要跑呢?请听下回分解。

水库论坛微信社群平台汇集各城市投资大咖,本圈是房产多军众多资深大佬坐镇 ,主要投资城市:重庆、上海 、杭州 、苏州 、杭州、北京、 深圳、 广州  、武汉、 南京、 沈阳、郑州、成都等, 房友自由交流各地投资心得 ,帮助小白解疑释惑, 定期交流楼盘信息及贷款信用卡等申请指南 。 铸造资产长城。抵御纸币通胀 ,集 体智慧打造一个有思想的财富管理交流平台。各省会城市均有群。

水库微信大群:目前是从1群到59群。 1群又称元老院。主要是水库元老在里面。目前可有名额的可免费加入的只有59群。大群免费,原则上每个人只能加一个大群。已经在水库 各大群的,请不要再次加群,以节省群资源。

水库a8群需要验资,净资产达到1千万以上方可入群。 

水库信用贷信用卡交流群:交流各种信用贷信用卡大额申请技巧,使用技巧,撸羊毛实战凑首付技巧。

需要入群的朋友请微信搜索:689574 添加,验证语:入群

相关文章
精彩导读